疣孢黄枝瑚菌

发布日期:2007-09-12
核心提示:编号 PRB.0853 图 例 中文学名 疣孢黄枝瑚菌 拉丁学名 Ramaria flava (Schaeff. : Fr.) Qul. 中文别名 刷地菌、扫帚菌、锅刷菇 同物异名 图 853 疣孢黄枝瑚菌 : 1. 子实体,2. 孢子, 3. 担子 分类地位 非褶菌目、枝瑚菌科、枝瑚菌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成丛
编号 |
PRB.0853 |
图
例
|
|
中文学名 |
疣孢黄枝瑚菌 |
拉丁学名 |
Ramaria flava (Schaeff. : Fr.) Quél. |
中文别名 |
刷地菌、扫帚菌、锅刷菇 |
同物异名 |
|
图 853 疣孢黄枝瑚菌 : 1. 子实体,2. 孢子, 3. 担子 |
分类地位 |
非褶菌目、枝瑚菌科、枝瑚菌属 |
形态特征 |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成丛多分枝似珊瑚,表面黄色,干燥后青褐色,高10-15(20)cm,宽5-15cm。菌柄较短,长4-6cm,粗1.5-2.5cm,靠近基部近污白色。小枝密集,稍扁,节间的距离较长。担子棒状,具4小梗,40-55μm×7-10μm 。孢子椭圆形,浅黄色,具小疣,含油滴,10-13(16)μm×4.5-5(6)μm。 |
生态习性 |
常在阔叶林中地上成群生长。 |
分布地区 |
河南、福建、台湾、四川、山西、辽宁、甘肃、云南、西藏、贵州、广东等。 |
经
济
用
途
|
记载可食用,味较好,但也有记载具毒,食后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反应,采食时需注意。抗癌试验,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达60%。据报道,此种含有一种高级甘油脂,即真菌甘油脂(mycoglycolipids)。有记载此菌与冷杉、山毛榉、栎等树木形成菌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