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迷孔菌

发布日期:2007-09-13
核心提示:编号 PRB.0963 图 例 中文学名 白迷孔菌 拉丁学名 Daedalea albida Fr. 中文别名 白栓菌 同物异名 Lrametes albida (Fr.) Bourd. et Galz. 图 963 白迷孔菌 : 1. 子实体, 2. 孢子, 3. 担子 分类地位 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迷孔菌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小,无柄,菌盖半圆
编号 |
PRB.0963 |
图
例
|
|
中文学名 |
白迷孔菌 |
拉丁学名 |
Daedalea albida Fr. |
中文别名 |
白栓菌 |
同物异名 |
Lrametes albida (Fr.) Bourd. et Galz. |
图 963 白迷孔菌 : 1. 子实体, 2. 孢子, 3. 担子 |
分类地位 |
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迷孔菌属 |
形态特征 |
子实体小,无柄,菌盖半圆形或平伏面反卷,常左右相连呈覆瓦状,0.4-2cm×1-4cm。厚0.2-0.7cm,革质,表面白色,有不明显同心环棱或无环纹,或有微细绒毛,边缘薄而锐。菌肉白色,厚0.1cm。菌管长1-5mm,近白色,管口多角形至稍弯曲或近褶状。担子呈棒状,无色,4小梗。孢子长椭圆形至圆柱形,有时稍近纺缍形,6-15μm×4-6μm。 |
生态习性 |
生于阔叶林腐木上,也生于松木上。 |
分布地区 |
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 |
经
济
用
途
|
该菌产生节卵孢素(oosponol),实验表明,自发性高血压的大白鼠经腹腔内给药,显示出强的降压作用。家免皮下注射节卵孢素结果表明其促进毛细血管渗透性的作用较组氨酸及运动徐缓素(biadykinin)为强,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达7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8%。另外,引起阔叶树或针叶树木质褐色腐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