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蒸汽灭菌器(高压灭菌锅)的灭菌效果评价或者监测应该做哪些指标,监测频次,具体怎么做?
根据国家标准 GB/T30690-2014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和评价要求》的颁布完善了消毒卫生标准体系,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与评价要求等问题也迎刃而解。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是指容积不超过60L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大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是指容积超过60L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压力蒸汽灭菌器应在安装后投入使用前、更换高效过滤器或内部部件维修后进行检测以及年度的维护检测。其检测项目至少应包括灭菌效果检测、B-D检测(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通常不需要做这个指标)、压力表和安全阀检定、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校准(必要时)。
生物验证是指用生物指示菌(嗜热脂肪杆菌ATCC 7953或SSIK31)芽孢进行压力灭菌效果的评价。定期(建议每月1-2次)在第1批次灭菌时,将灭菌生物指示菌1支,放置于中心部位置(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在121℃经20分钟灭菌后,取出生物指示剂,压破生物指示剂内的玻璃安瓿瓶,经56℃ ±2℃培养48 h,观察培养结果。培养液由紫色变成黄色,表示阳性,有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长,提示灭菌不合格;培养液不变色,表示阴性,无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长,提示灭菌合格。
化学指示卡
如使用化学指示卡,将化学指示卡放入灭菌物品的中心,待该批次灭菌结束后,观察其颜色变化,化学指示卡均变色达标,则为合格;变色不达标,则为不合格,本批次灭菌物品不能使用,重新灭菌并检测。
3M指示带
如使用化学指示胶带,在待消毒的物品上粘贴化学指示胶带,待该批次灭菌结束后,观察其颜色变化,如果胶带均变色达标,则为合格;变色不达标,则为不合格,本批次灭菌物品不能使用,应重新灭菌并检测。
物理监测方法主要通过测量和记录灭菌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和时间,来评估灭菌过程的有效性。这种方法可以连续监测灭菌过程中的物理条件,确保它们在灭菌周期内始终保持在预定范围内。例如,对于压力蒸汽灭菌,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以确保结果符合灭菌的要求。物理监测方法简单易行,但无法评估外部因素如热量分布或物体形状对杀菌效果的影响。
利用一些化学药品受热熔化后再冷却,晶体的外形不同的特性,把化学药品密封在小玻璃管内,灭菌时放在灭菌器里,灭菌完后观察晶体的形状,就可以判断温度是否达标。常用的试剂是苯甲酸,苯甲酸的熔点为121-123℃,跟我们要求的灭菌器的灭菌温度基本吻合,因此灭菌时把固体苯甲酸密封在小玻璃管内放进灭菌器,灭菌结束就可以观察苯甲酸的状态来验证灭菌器是否达到了要求温度。这种方法的局限跟留点温度计法相同,也只能指示灭菌时的温度,对灭菌时间是否达到要求无法判断。
留点温度计法是利用水银温度计不回流的特性,其原理跟传统体温计相似,可以指示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验证时把水银温度计放在盛水的大三角瓶里,灭菌时把三角瓶放在灭菌器的上部和下部,灭菌结束后看水银温度计的温度和要求温度是否一致。此法只能验证温度,不能指示灭菌时间是否达到要求,因此是灭菌器验证的最低标准。
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操作,整个灭菌过程应由专人看管。等待蒸汽排出,将排气阀打下后离开。高压前应检查进汽口是否堵塞,灭菌桶内水位是否正常。
日常维护:
灭菌器的外表及灭菌室内要定期清洗以保持清洁干燥。探头、水位计要定期清洗。
校准要求和频次检测频次:
1、一年 1 次;
2、安装后,投入使用前;
3、 内部部件维修后。
检测项目:
灭菌效果检测(化学指示卡,每次运行时)、生物效果检测(生物指示剂, 至少每3个月1次)、B-D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带预真空自动程序 和自检通过后才进入灭菌程序的除 外)。压力表检定(半年1次)和安 全阀检定(一年1次)。